最新动态
中国气象专家的“沙姆沙伊赫之旅”
今年11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第27次缔约方会议(COP27)在埃及沙姆沙伊赫召开。大会就气候变化减缓、适应等《巴黎协定》履约重点议题做出进一步安排,通过多项决议,达成了相对平衡的一揽子成果,释放了坚持多边主义、合力加强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积极信号。 本次大会,中国代表团有两名来自中国气象局的专家赴埃及参与大会相关议题的谈判磋商。其间他们有哪些难忘的经历和感受?又是如何在国际气候谈判场上展现中国之声的?本专栏特邀二位专家为我们回顾他们的“沙姆沙伊赫之旅”。
沙姆沙伊赫气候变化大会侧记
本次气候大会将主题定位为共同落实,获得各方一致认可。但发达国家以口号代替行动,以对抗代替合作,造成巨大的落实差距,引发广泛反思和不满。总体而言,COP27仍不失为一次将地球村村民聚集在一起互相交流、促进团结的盛会。在为期两周时间里,在西奈半岛的艳阳下,偌大的COP27会场内外人气十足,精彩纷呈,各国和各类官方、非官方组织纷纷亮相登场,表达自身立场,也了解对方立场,共同为拯救“发烧的地球”贡献自己的力量。
沙姆沙伊赫气候大会闭幕 合力应对气候变化取得新进展
当地时间11月20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在埃及沙姆沙伊赫闭幕。大会就气候变化减缓、适应等《巴黎协定》履约重点议题做出进一步安排,通过多项决议,达成了相对平衡的一揽子成果,释放了坚持多边主义、合力加强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积极信号。本次会议建立的“损失与损害”基金被视为发展中国家的“历史性胜利”,意味着发达国家需要为气候变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埋单”。
中国气候变化谈判代表团团长积极评价COP27大会成果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于11月20日在埃及沙姆沙伊赫闭幕。大会通过了多项决议,其中一大亮点是建立损失与损害基金,用于帮助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发展中国家和脆弱国家。参会的中国气候变化谈判代表团团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在会后接受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的采访,他积极评价大会成果。
《第四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主题边会举行
埃及沙姆沙伊赫时间11月16日上午,由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主办的《第四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主题边会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中国角举行。
国际人士高度评价中国为推动全球气候治理所作贡献
中新网北京11月18日电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正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与会的多位国际人士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高度评价中国近年来在推动全球气候治理和加大气候行动力度等方面的积极贡献。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建立损失与损害基金
新华社埃及沙姆沙伊赫11月20日电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在加时一天一夜后,于20日上午在埃及沙姆沙伊赫闭幕。大会就《公约》及《京都议定书》《巴黎协定》落实和治理事项通过了数十项决议,其中,建立损失与损害基金成为一大亮点。
解振华:发达国家有责任和义务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更多资金
新华社埃及沙姆沙伊赫11月20日电 当地时间19日下午,正在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的习近平主席特别代表、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在中国代表团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就COP27上受到高度关注的损失与损害资金安排问题,阐明中方立场。
中国高级别代表出席COP27生物多样性主题日活动
新华社埃及沙姆沙伊赫11月16日电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正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埃及政府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16日联合主办生物多样性主题日活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主席国代表、中国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出席活动,并就气候变化应对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协同增效,以及“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框架”)的达成和实施做出展望。
“基础四国”气候变化部长级会议在沙姆沙伊赫召开
新华社埃及沙姆沙伊赫11月16日电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正在此间举行。15日,第三十一次“基础四国”气候变化部长级会议召开,与会部长交流了各国国内应对气候变化进展,并就共同推动COP27取得成功深入交换意见。
COP27中国角举行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高级别论坛
新华社埃及沙姆沙伊赫11月14日电(记者姚兵 沈丹琳)《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中国角14日举行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高级别论坛。习近平主席特别代表、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中国气候变化谈判代表团团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
新华网:气候问题叠加多重因素令更多人失去家园——访联合国难民署气候行动特别顾问哈珀
联合国难民署气候行动特别顾问安德鲁·哈珀近日在埃及沙姆沙伊赫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在当前全球面临地缘政治冲突、全球通胀和新冠疫情等多重冲击之际,气候问题也在导致更多人失去家园。
联合国气候大会首次将气候赔偿问题列入正式议程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正在埃及滨海城市沙姆沙伊赫举行。本次大会首次将气候赔偿问题列入正式议程,同意讨论发达国家是否应该对最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不发达国家进行补偿。会议期间,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呼吁设立气候“融资机制”,让造成污染的发达国家和石油公司为气候变化对发展中国家造成的严重影响埋单。
世界银行集团发布《气候与发展:行动议程》报告
11月8日,世界银行集团发布《气候与发展:行动议程》报告称,发展中国家平均每年将GDP的1.4%投入减排,到2050年减排幅度就能达70%,从而提升气候韧性。
世贸组织发布《气候变化与国际易》旗舰报告
11月7日,世界贸易组织2022年的旗舰出版物《气候变化与国际贸易》在COP27发布。报告认为,贸易是有利于应对气候变化的力量,是实现低碳、韧性发展和公正转型的解决方案的一部分。
赵英民:中国将继续秉持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中新网埃及沙姆沙伊赫11月13日电 “中国始终相信,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会更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将继续秉持生态文明理念,朝着建成美丽中国的目标不断前行。这既是办好中国自己的事,也是对世界的贡献。”
中方提交《中国落实国家自主贡献目标进展报告(2022)》
中新社北京11月11日电(记者 阮煜琳)中国《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国家联络人11日向《公约》秘书处正式提交《中国落实国家自主贡献目标进展报告(2022)》(以下简称《进展报告》)。
解振华:中国非常支持发展中国家和脆弱国家提出的“损失与损害”诉求
中新社北京11月10日电 沙姆沙伊赫消息:习近平主席特别代表、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当地时间9日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中国非常支持发展中国家和脆弱国家提出的“损失与损害”诉求。中国也是发展中国家,今年气候灾害也给中国带来巨大损失。对于发展中国家的遭遇,“我们感同身受,也非常支持他们的要求”。
COP27中国角举行中国适应气候变化战略与行动边会
新华社埃及沙姆沙伊赫11月10日电(记者姚兵 沈丹琳)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中国角10日举行边会,介绍中国适应气候变化战略与行动。
古特雷斯在COP27上宣布《全民预警行动计划》
11月7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公布《全民预警行动计划》,表示在未来五年内,要向地球上每个人提供预警,以抵御日益极端和危险的天气,其成本仅相当于每人每年50美分。
盖茨基金会宣布14亿美元新承诺 帮助小农户适应气候变化
中新网北京11月8日电 当地时间7日,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宣布承诺投入14亿美元帮助小农户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短期和长期影响,以响应非洲领导人对各国快速增加气候适应融资的呼吁。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中国代表团与联合国秘书长举行会谈
新华社埃及沙姆沙伊赫11月8日电(记者姚兵 陈梦阳)11月8日,在于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期间,习近平主席特别代表、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中国代表团团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与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举行会谈。
解振华:发达国家应提出适应资金翻倍路线图
新华社埃及沙姆沙伊赫11月8日电(记者姚兵 沈丹琳)习近平主席特别代表、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8日表示,发达国家应尽快兑现1000亿美元承诺,并提出适应资金翻倍路线图,增进南北互信和行动合力。
气候大会中国角举行“绿色生活,共建共享”主题边会
据新华社埃及沙姆沙伊赫11月6日电(记者陈梦阳、姚兵、沈丹琳)?一场题为“绿色生活,共建共享——倡导公众参与绿色行动”的主题边会6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的中国角举行。中国气候变化谈判代表团团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出席边会,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为边会致辞。
解振华:中国将与各方一道共同推动COP27取得成功
11月6日,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在COP27中国角“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现环境、气候、经济效益多赢”主题边会上表示,中国将与各方一道按照公开透明、广泛参与、协商一致、缔约方驱动的原则,共同推动COP27取得成功,为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贡献智慧和力量。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历史由来与第27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三大目标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是全球规模最大、最重要的气候相关年度会议。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地球问题首脑会议上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并成立该公约的协调机构,即如今的公约秘书处。公约中,各国同意“稳定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以防止人类活动对气候系统造成危险的干扰”。目前该条约有197个缔约方。自1994年公约生效以来,联合国每年都会召集全球几乎所有的国家参加气候变化大会。大会期间,各国就原始公约的各种延伸进行谈判,以确立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排放限制。例如,在1997年《京都议定书》和2015年《巴黎协定》中,世界各国同意加紧努力,将全球升温限制在比工业化前水平高1.5℃以内,并促进气候行动融资。